体政字〔2008〕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总局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有关科教单位:
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局管项目)申报工作将从3月17日开始,4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截止,逾期不予受理。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8年度局管项目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动理论创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二、2008年度局管项目以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出高水平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三、2008年度局管项目设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申报青年项目的须为已获硕士以上学位、无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35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以下的青年学者。申请编译项目者须自行解决著作权问题。
四、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以上项目的申报。
五、重点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2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
六、局管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申报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认真审核后统一报送。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请者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和申报者所在单位两年申报资格。申报项目二个以上的单位,需同时提交本单位申报项目目录,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电子版发送邮件到总局政法司理论处。
七、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申报项目的初审工作,提交高水平的申报项目。
八、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不结项、不立项”原则,06年及之前局管项目有未结项的单位不能申报;在研局管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九、立项评审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和专家论证会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十、项目申报不收评审费。
十一、项目申报需提交《申请书》1份原件,《活页》(与《申请书》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栏目内容一致)一式5份,单独填写,夹在《申请书》封底前。《申请书》与《活页》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印制。以上各种材料(《课题指南》、《申请书》及《活页》)从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sport.gov.cn)。
联 系 人:李辉、卢伟芃
电话/传真:(010)87182162、87182431
电子信箱:lilunchu@sport.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理论处
邮政编码:100763
附件:200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日
2008年度国家体总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1.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60年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基本经验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基本特征、历史沿革和未来趋势;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转型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历届奥运会承办国的经验得失;对北京奥运会的总结、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建设、功能与特点研究;体育与国际政治;体育对外交往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研究。
2.体育发展战略、法制建设与体育改革
体育事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以及体育发展中其它重要关系的研究;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体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研究;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体育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配套制度研究;体育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体育管理体制研究;体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深化体育改革的方向与实施路径;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体育协会实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3.群众体育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群众体育活动研究;群众体育组织研究;群众体育的科学管理;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管理系统的研究;青少年体育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研究;健身气功对外宣传与推广模式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4.竞技体育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评价体系研究;全国单项体育赛事的办赛成本与效益分析;北京奥运会备战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大赛事中各种不端行为的预防及对策研究;兴奋剂与体育运动;兴奋剂问题综合治理的对策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体教结合”研究;全运会、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综合性赛事研究。
5.体育产业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体育产业中的政府职能;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研究;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体育服务规范化研究;体育彩票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保险研究。
6.其它
具有原创性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专著;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编译与研究;中外体育史研究;外国体育体制、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世界各国体育发展动态的研究。
注意事项:
1.以上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请人可在此基础上自行拟定研究题目。
2.申报人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标题,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
3.申报的选题应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对宏观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
4.鼓励针对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