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一件诗歌争议事件把一名叫赵丽华的诗人推到了风口浪尖,有批评,有恶搞,也有支持、热捧。该争议引来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被称为“中国诗坛大地震”。网上也有人把赵老师诗歌风格和模仿她诗歌风格的诗歌称为“梨花体”,把赵丽华称为“梨花教教主”。2012年赵丽华从诗坛突然转身于画界,毫无绘画基础的她夜以继日地大量作画。作品受到了千万粉丝的追捧,也得到了一些名家的不吝赞誉。对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传奇”画家,许多人都充满着好奇。4月21日,应学院邀请,赵丽华带领随行,前来我院行政楼9楼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绘画·美” 为主题的讲座。也许是受赵老师在诗歌界、画界的影响,广大师生欣然前来,现场座无虚席。讲座由科研处凌征强处长主持。
开场时,凌处长对赵丽华及其随行,以及赵老师的主要经历也做了简要介绍。
讲座由一段视频来开帷幕。视频首先介绍了赵丽华自2006年9月她的诗歌引发争议后引发的各种笔仗、研讨甚至对骂,并展示了或批评或支持的文章、网友争议的截图、创作的诗歌等。赵丽华赵老师不但执着于创作诗歌,也涉足其他领域,开专栏、评奥运、说快女、谈足球等。视频的最后也播放了她的大量画作,让在座的师生一饱眼福。
讲座上,赵老师对2006年的诗歌事件做了简要解释,向在做师生原原本本的还原了事情的真实面目,让大家了解了不同网络盛传的事件原委。接着,她选取了自己最受争议、网上骂声最多的三首诗歌,即《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从诗歌本身,创作源泉、创作背景、诗歌意义等,赵老师详细地做了解说。

绘画,是赵丽华于2012年的一次突然转身。她说画画是因为热爱、勇气,这促使自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不停画。与诗歌受到的热捧、也饱受批评不同,她的画是从零开始,绘画水平是在网友们的点评、指导中不断进步的,一次比一次好,逐渐受到了千万粉丝的热捧,也得到一些名家的美誉。很多网友把她的画用来做手机电脑屏保桌面、微博和微信的头像,很多企业把她的画作产品包装,诸如此类。
在讲座中赵老师多次说到很享受校园的育人环境、很喜欢与学生交流沟通。在讲座接近尾声时,她也留出时间与在场的学生们进行交流。对于学生们的提问,她始终面带微笑地一一回答。
教育,是形式不一、内容多样的学习。这次讲座,借助了网络红人效应为师生开展了关于诗歌、绘画、美的教育,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赵老师在备受争议时的坚强、乐观品质。教育需要适时适地的说教和引导。
在这次讲座最后,凌处长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把自己听讲座后的感受分享给学生:1.网络信息纷繁芜杂,同学们要学会理性地判断、分辨,形成自己的主见。这是社会环境,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绕开的因素。2.人要在争论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这次讲座让我们看到了,赵老师面对诗歌事件中的众多批评之声,虽然深受身心困扰,但一直很坚强、执着,这种品质值得学习。3.成功来自于行动、激情和勇气。这是赵老师的绘画经历所传达的,我们也要这样鼓励自己,特别是专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更要有这样的自信。4.文明礼仪不容忽视。对于学生在提问环节上表现出来的缺少称呼等细节,凌处长也细心地指出了关于待人礼仪的规范要求。文明有礼的待人接物,是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身为大学生更应该做好。凌处长这一现场的实例教育,有效地加深了同学们的礼仪意识。
讲座结束后,赵老师在现场进行了其诗·画新书《一个人来到田纳西》的签售活动。现场很多学生上前与其交流、合影留念。